63 满奸
63 满奸
奇怪的是,那些人骂归骂,但是对大东亚公司还是毕恭毕敬,即使是那些粗鄙蛮横的黑帮也不敢把他们怎么样。
据说,这是因为大东亚公司有着密切关系的洋泾帮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个洋泾帮拥有数十名功夫超人的高手,他们的帮主,据说就是大东亚公司真正的老板,功夫更是高深莫测。
传说普天之下没有几人能够在他的手下过上哪怕十招。去年,洋泾帮在上海县摆擂台比武,很多人都亲眼见证了他的神奇武艺。
胡澄涵先生似乎根本不在意这些骂人的话,我行我素地保持着和租界洋人的友好关系,持之以恒地斥巨资帮助身边那些可怜的老人和孩子。
他的善行,比起那些空洞传教的教士,影响力不知道要高出多少。越来越多的大东亚公司员工和得到帮助的可怜人由于胡澄涵的个人魅力皈依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阿礼国对这个年轻人颇有好感,方才有所疑虑,完全是出于一个政治家的本能,去了解他人言行背后的真实意图。
“是这样的,我的一名员工,也是跟随我学习英文的学生,由于用马车将麦都思先生三人送到青浦县,在这件事情上受到了牵连,惨遭毒打,被关进了监狱。”
胡澄涵看出了阿礼国眼里的疑虑,补充了一句。
其实,青浦县县令金镕知道宋方是大东亚公司的职员后,想着这些年也没少从大东亚公司拿好处,倒也没怎么为难他。只是宋方被愤怒的山东船工送到官府时,已经被船工打得七窍流血、遍体鳞伤,这也怪不得金镕。
“哦。原来是这样。”阿礼国总算有些明白了,他气呼呼地说道,“必须给这些粗鄙的家伙一点教训。”
“咸龄那个家伙怎么说?”胡澄涵在这里用了guy这个略带点贬义的单词。
“哼,这个没有教养的家伙,居然说这些都是麦都思的错,指责他们三人不该违反规定去青浦县传教。”阿礼国听了这句话,相当受用。
“这太荒唐了!他们原本打算当天返回的,而且和宋方已经约好!”胡澄涵真有些义愤填膺了,“领事大人,必须给他们点颜色看看,那些愚蠢的官员只有在强大的武力面前才会屈服。”
“可是,英国海军必须得到议会的授权才能动武。这样一来,事情不知道要拖多久才能解决。”阿礼国是个办事一板一眼的外交官员。
“爵士,我有个主意,根本不需要诉诸武力就能使他们屈服。”
“哦,说说看!”
“您只需说服驻上海的舰队司令毕德曼先生,出动战舰封锁黄浦江,使上海运输漕粮北上的船只出不了港。如果漕粮不能按时运到京城。他们的皇上就会怪罪下来,这会严重影响地方官员的前程。”
胡澄涵太了解这些官老爷,没有什么比项上顶戴更重要了。
“好主意,谅他们也不敢主动开战。”阿礼国其实早有此意,此时找到了一个强大的共谋,底气大增。
“爵士大人,鄙人觉得只要大英帝国出动军舰,清朝政府屈服只是迟早的事情,不过这件事情不能就这么了结。”胡澄涵故弄玄虚地顿了顿,“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一不做二不休。”
“怎么说?”
“呃,那句话的意思是,要么一件事情,要么就不去做,要做就做到利益最大化。”
胡澄涵觉得这样解释应该更容易让阿礼国理解,“爵士有没有觉得现在的租界越来越拥挤了?而且,传教士和英国朋友的人身安全在租界之外常常得不到保障,这也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事情。”
“哈哈哈哈,密斯特胡,我明白您的意思啦,确实是个非常有意思的建议。”
阿礼国也是个聪明的政治家,一点就透。他决定,就按照胡澄涵的建议一不做二不休将这件事情闹闹大。实际上,还没等胡澄涵告辞,阿礼国已经开始盘算着能从这起突发事件中为大英帝国争取更多的利益,也为他回国后的晋升捞得一些政治资本。
3月19日,阿礼国甚至派副领事罗伯逊乘兵舰“爱司匹格”号前去南京,向两江总督李星沅当面递交了一封措辞极其强硬的信函。
信函大意是,大英帝国驻华公使已经给女王写了一封亲笔信,如果清朝政府不能答应阿礼国爵士的全部要求,希望能得到她的授权,与清朝重启战端。届时,一切后果由挑起事端的清朝政府负责。
阿礼国提出的所谓合理要求,大抵上有以下三条:
一、 严惩肇事凶手,必须将主犯带到上海,在英国官员面前接受惩罚;
二、 无条件释放大东亚公司的员工宋方;赔偿四人的医药费和误工费,以及遭受的精神伤害;
三、 为确保在沪英人的安全,必须扩大英国租界的范围;
四、 清朝地方官员必须无条件保护在华传教士和商人的安全。
在强硬的阿礼国和英驻沪舰队司令毕德曼准将面前,尤其是在英国舰队封锁了外滩前方的黄浦江江面,将千余艘漕船堵住十六铺码头足足一个月之后,江苏巡抚陆建瀛、两江总督李星沅,以及心力憔悴的道光皇帝终于软蛋了。
3月底,青浦教案事件主犯倪万年、王明付等十人,被押至上海县,在江海关前枷号罚站笼示众一个月。
4月1日,道光皇帝下旨将处置不当的咸龄革职,由广东人、买办出身的吴健彰代理上海道,与阿礼国商谈扩展租界事宜。
11月27日,阿礼国与新任上海道台麟桂订立协定,将英租界向西沿着吴淞江和洋泾浜一直扩展到静安寺一带。
青浦教案事件中,大东亚公司又成了不折不扣的大赢家。在阿礼国和麟桂、吴健彰谈判期间,胡澄涵坚决地站在了阿礼国一边,不断地给阿礼国出谋划策。
麟桂和吴健彰认为,按照目前英人在上海的人数,满打满算把英租界的西边边界划到泥城浜(西藏)一带,生存空间和安全边界都已经足够大了。
阿礼国也是这么想,租界能扩展到泥城浜已经算是相当知足了。胡澄涵告诉阿礼国,以他对满大人的了解,他们是断断不会答应第四条要求。既然如此,还不如以此为让步条件多要一划拉一些地。
阿礼国想想也是,传教士和英人的安全由地方政府来负责这件事,确实也不太靠谱。于是,采纳了胡澄涵的建议,在这件事情上紧咬不放。
在把麟桂逼得快要崩溃的时候,阿礼国放松了口风,说要么把英租界从泥城浜划拉到静安寺也成。
麟桂象垂死的人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激动得一把抓住阿礼国的双手,忙不迭地说道:“行,行,行,就这么说定了!”
宫慕久划拉了那么大一块地给英夷,皇上不但没怪罪他,还把他升了职。很显然,相对于皇上的脸面和官员的尊严,割裂点土地根本算不了什么。况且,这些地还在这里,名义上还是属于王土,英夷没法搬走。
阿礼国啼笑皆非,没想到胡澄涵的主意还真不错。
扩展英租界的事情就这么愉快地定了下来,阿礼国不知道的是,在这个艰难的谈判过程中,胡澄涵暗中指示地产公司悄悄购买了上千亩将被划入英租界的土地。
“老胡啊,你这么明目张胆地帮着洋人欺负满清,以后会不会被骂作汉奸啊。”一日,方华源忧心忡忡地对胡澄涵说道。
“不会!最多被骂作满奸,哈哈。”
“唉,你还能笑得出来。”
“华源,你想想,如果没有英租界,会不会有大东亚公司的今天?”
“不会。”
“说心里话,我认为满清对外开放的口岸还是太少。如果沿海沿江所有重要城市都对外开放,每一个口岸城市都能出现一个大东亚公司这样的公司,那么我们的国家就能快速脱胎换骨,赶上工业化的末班车。如果因为这个我被骂作满奸、汉奸,我宁愿承担这个骂名!”
“可是,列强们与满清签署的租界条约都是很不平等的啊。”
“唉,满清实力不济,那是没办法的事情。”胡澄涵叹了一口气,“不过,这一切都是暂时的,总有一天,我们会废除列强强加在满清政府头上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由于黄浦江被英国军舰封锁,吴淞江成了通往苏州的黄金水道,大东亚公司的商船不但像往常一样源源不断地开往苏州,而且大东亚运输公司的船队也接到了大量的货运订单,通过外滩以下的黄浦江顺畅地出海,运往沿海各地。
马车运输公司的货运订单更是纷至沓来,大东亚公司不得不新增了货运马车的生产线。
对于清朝政府来说,青浦教案的处理过程为日后处理中外纠纷开了恶劣的先例。外国领事居然可以因这样的纠纷动辄拒付关税、封锁海口,派兵舰进入内河,要挟中国封疆大吏,惩办地方官员,任意处罚清朝百姓。
说句良心话,咸龄在处理青浦教案时据理力争,指出麦都思等人到青浦系违反了双方事先约定的章程,对英方的无理要求并没有立即应允下来,并无其他过激之处,却落得撤职的下场。这一“前车之鉴”,使得上海地方官场由此形成了更加惧怕洋人的惯性。
果然,在1848年年底时,美国圣公会主教文惠廉以同样的理由要挟麟桂,要求按照利益均沾原则,将吴淞江北岸虹口地段直至杨树浦划为美租界。
1849年,法国人划去了英租界与上海县城之间的区域。自此,法英美三国租界在上海城北连成了一片。
麟桂现在是债多人不愁,只要讨得洋人欢心,让皇上安安心心地过几天舒坦日子,至于租界一事,照搬宫慕久的租地章程即可,反正那时皇上御笔批准的章程,有什么错也怪不到他身上。
就这样,大东亚公司在吴淞江以北,沿着黄浦江西岸收储和开荒的数千亩地被划进了美租界。
